top of page

升級我的桌面音響:KEF LSX II LT 搭配 Kube 8 MIE 主動式重低音 與 KW1 無線連接器


KEF Kube 8 MIE 主動式重低音 與 KW1 無線連接器

在入手 KEF LSX II LT 一段時間後,我一直覺得它在中高頻的細節與透明度表現得非常出色,不論是日常播放、剪輯工作還是看電影,聲音都讓人感到愉悅。但我心裡很清楚,這還不是完整的聲音體驗。


尤其在聽一些大動態的交響樂、電影配樂,或是需要有「空間感」的環境音時,我始終覺得少了點什麼。那種來自腳下震動、讓空氣產生重量的聲音能量,一直缺席。



這次,我終於為我的桌面音響加入了重低音喇叭:KEF Kube 8 MIE。


這不只是加一顆喇叭而已,而是讓整個聲音空間真正「成形」的關鍵一塊拼圖。



但事情沒有這麼簡單,因為我的工作環境使用的是升降桌。重低音通常放在桌下,而主音響在桌面,如果用傳統RCA線連接,升降桌一動,線就拉扯變形。



因此,我也同步搭配了 KEF 的無線重低音模組 KW1,讓這套系統從聲音到配置都能靈活適應。



接下來,我就來分享這次完整升級的細節:Kube 8 MIE 的聲音表現、KW1 實際無線連接體驗,還有我怎麼在不妥協音質與桌面美感的前提下,打造出這個讓我超滿意的 2.1 聲音系統。


開箱時間


Kube 8 MIE 的包裝延續 KEF 一貫的簡潔高端風格,內含重低音本體、電源線與快速入門指南。



KW1 無線連接器則裝在另一個小巧的盒子裡,包含發射器、接收器、電源適配器與連接線。


Kube 8 MIE 主動式重低音

市面上的重低音選擇非常多,尺寸從 6 吋到 12 吋不等,聲音表現雖然與單體大小呈正比,但也意味著佔用空間、震動干擾、甚至與主喇叭融合的難度會隨之提升。


我最後會選擇 Kube 8 MIE,很大的原因就是它在體積與能量之間取得了極好的平衡。 8 吋單體,對一般人可能覺得「有點小」,但其實對於我這樣桌面近場聆聽的使用者來說,反而更精準、更容易控制,也不會把整間書房震得像夜店。



Kube 8 MIE 的低頻非常乾淨,並不追求過多誇張的下潛,而是在層次感、空氣的厚度與瞬態收斂上非常迷人,這點非常打中我。


它延續了 LSX II LT 一貫的俐落語彙,黑色機身低調沉穩,低調的頂部鏡片烤漆。安靜地藏身在桌下,和我黑色桌腳及其他設備融合,卻讓整個聲音畫面終於完整了。



Kube 8 MIE 的背面操作區雖然簡潔,但功能設定非常完整,對於想要做細部調整的用戶來說相當友善。



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控制元件:


  • 低通分頻旋鈕(Low Pass Filter)

    可調範圍從 40Hz 到 140Hz,用來設定超低音與主喇叭之間的銜接點。


  • 相位切換(Phase)

    提供 0 度與 180 度兩段切換,用來調整與主喇叭發聲時間的同步性。

    實際使用時,我建議大家可以播放低頻連續音(像是測試訊號或低音鼓),來切換看看哪一個相位低頻比較飽滿,就選哪個。


  • 音量旋鈕(Gain)

    可根據空間大小與主喇叭的低頻表現做微調。我自己的習慣是先把主音響調整好,然後再用這顆旋鈕從MIN慢慢調整,直到低頻剛好補滿而不轟耳,大概轉個6-8格就有不錯的效果。


  • EQ 模式切換(EQ Switch)

    提供三段 EQ 模式,分別為:


    • Wall(靠牆):當喇叭靠近牆面擺放時可選此模式,補償低頻強化所造成的隆隆聲。

    • Corner(角落):適用放置在房間角落,抑制過多低頻堆疊。

    • Free Space(自由空間):當喇叭離牆至少 1 公尺以上時使用,提供最自然的聲音平衡。


    我目前是放在桌下靠牆處,因此選擇 Wall 模式,低頻表現更乾淨。



    至於下方的輸入端子


  • RCA Line In/LFE(Sub):支援類比音訊與專用低音信號輸入(如 KW1 接收器、AV 擴大機等)。


  • 12V Trigger:可接擴大機自動喚醒用。


  • 電源開關與 Auto/Always-On 切換

    可以選擇開機後是否自動偵測訊號喚醒,或是持續開啟(Always On)。


    我目前設定為 Auto,只要 LSX II LT 開始播放,超低音就會自動醒來,非常方便。


KW1 無線連接器


原本最讓我猶豫要不要加超低音的原因,並不是價格或音質,而是...升降桌怎麼拉線?


我日常使用電動升降桌來回切換站坐姿,每次高度變化都會牽動桌面下的線材,如果要拉一條 RCA 線從桌面音響通到桌下超低音,不只容易纏繞或拖拉,甚至可能會意外扯壞端子或喇叭。


所幸 KEF 本身就推出了 KW1 無線超低音模組,只要將發射器插在 LSX II LT 主喇叭背後的 SUB OUT,接收器插在 Kube 8 MIE 的 LFE 輸入,即可完成無線連接。




這顆體積較小的單體,就是 KW1 的接收器,安裝在超低音上,負責接收主喇叭傳來的無線訊號。



安裝起來非常直覺,只要打開上蓋,對準背後的 4PIN 接腳插入超低音上的 P(EXP)端子,鎖上螺絲就搞定了。



體積較大的這顆就是 KW1 的發射器,需要透過線材與 LSX II LT 主喇叭背後的 SUB OUT 端子相連,才能將低頻訊號無線傳送給安裝在超低音上的接收器。


發射器本身也需額外接上電源才能正常運作。


值得注意的是,KW1 發射器端使用雙 RCA 輸入,與 LSX II LT 的 SUB OUT 連接,而 Kube 8 MIE 的接收端使用單聲道 LFE 輸入。


因此,需要一條專用的 RCA 雙聲道轉單聲道線材,以確保正確傳輸低頻訊號。選購時,請確認線材標示為超低音專用。



安裝完成後,接著進入 KEF 專用的 KEF Connect App 進行設定。


你需要在 EQ 選單中指定 使用的超低音型號「KEF KUBE 8b / MIE」,並勾選 啟用 KW1 無線模組。最後,別忘了將「啟動時喚醒超低音揚聲器」這個選項開啟,這樣就完成所有設定,順利上線啦!



這樣的配置讓我在升降桌自由調整高度時,音響系統仍能維持簡潔俐落,徹底擺脫線材拉扯與收納的困擾。


真正開始聆聽後,Kube 8 MIE 的聲音給了我不少驚喜。 尤其搭配 KW1 無線模組後,我原本有些擔心訊號會不夠穩定、或是產生延遲。


但實際測試下來,聲音的同步性非常高,毫無破綻感,也幾乎感受不到任何延遲。 我甚至用 USB-C 接 MacBook Pro 做剪輯工作時,同步輸出至 LSX II LT + Kube 8 MIE,也完全沒問題。對我來說,這組搭配讓音響不只是「音樂播放」的裝置,而是進入工作與生活節奏的一部分。



本身已經有不錯的低頻延伸,但在加入超低音後,整體聲音的厚度出來了,音場有了「地基」,高頻變得更乾淨,聲音也不會黏在一起。甚至在很輕的音量下,也能感受到整個空氣層的震動與能量,用過之後真的很難回去。這顆 8 吋低音,就像是在聲音裡打了光影補丁,讓音場有立體感、有深度,所有頻率之間的縫隙都被補上了。


Kube 8 MIE 的鍵寧公司貨售價約為 29,000 元,KW1 約為 7,400 元,需分別購買,與 LSX II LT 搭配後,總成本仍遠低於 KEF 的旗艦款 LS50 Wireless II,卻帶來了同樣令人滿足的 HiFi 享受。這套系統不僅是音響愛好者的理想選擇,也是小空間桌面用戶的完美解法。


如果你也想打造一個兼具美感、便利與高音質的桌面音響系統,KEF LSX II LT 搭配 Kube 8 MIE 與 KW1 無線連接器絕對值得一試!



Comments


©自由過頭影像事務所|Copyright © 里卡豆 版權所有

bottom of page